貝特瑞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單位:元)
8月22日晚間,貝特瑞(835185)披露2022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2.01億元,同比增長142.47%。其中,負極材料銷量超過14萬噸,實現營業收入63.59億元,同比增長165.74%;正極材料銷量超過1.2萬噸,實現營業收入35.33億元,同比增長122.64%。公司實現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分別為10.67億元和9.1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30%、21.45%;實現歸母凈利潤9.18億元,同比增長25.6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8.77億元,同比增長68.36%。
貝特瑞表示,2022年上半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及鋰離子電池市場強勁增長,公司所在的鋰離子電池材料行業需求旺盛,公司持續做好生產經營,產銷兩旺、實現收入和利潤同比增長。
據悉,貝特瑞是新能源材料的研發與制造商,主營業務包括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正極材料及石墨烯材料三大業務板塊,是集基礎研究、產品開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通過直接銷售的模式開拓業務,收入來源為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及石墨烯材料的銷售。
半年度報告顯示,上半年,貝特瑞強化供應鏈管理,通過技改提升現有產能,同時新建產能逐步釋放,確保持續穩定供應;同時繼續加快布局生產基地及產能建設,與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祥云縣人民政府、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簽署協議投資建設項目產業基地。
上半年,貝特瑞持續聚焦客戶需求,注冊了德國子公司、成立了日本辦事處,以進一步拓展服務公司海外客戶;與中偉股份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前驅體產品開發、前驅體產品供應、海外礦產資源開發及材料產能布局等領域開展戰略合作;與STELLAR公司合資建設印尼基地,跨出海外布局關鍵一步。
此外,貝特瑞持續堅持創新引領,積極推進新產品研發,優化生產工藝,加快對新產品及新客戶的導入。上半年,公司多項正負極產品實現突破,成功量產導入客戶端。
日前,安信證券分析,負極材料方面,貝特瑞負極材料分為天然、人造、新型硅基負極三大類,公司基于現有客戶未來增量需求積極擴產。據投資者公告,公司現有負極產能26.3萬噸/年,硅基負極產能3000噸/年,新擴建產能2000噸/年,預計今年下半年投產。此外,公司擬增資投建4萬噸硅基負極材料擴建項目、四川貝特瑞年產5萬噸高端石墨負極材料綜合配套項目、云南貝特瑞年產2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以及印尼年產8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4萬噸硅基負極材料擴建項目已啟動并穩步推進,其中第一期1.5萬噸預計2023年底可投產。公司此前擬50億定增加碼負極產能和補充現金流,意義重大,可以打消市場對資金緊缺導致擴產受限或者延緩的擔憂。此外,公司在印尼投資建設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可以進一步拓展和服務公司海外客戶,有望享受印尼鋰電產業需求崛起,提升公司負極材料市場占有率,增加公司未來整體收益。
正極材料方面,2021年,貝特瑞完成磷酸鐵鋰資產及業務轉讓,聚焦高鎳三元正極材料路線。公司在高鎳三元材料上具有技術和品質系統優勢、優質客戶優勢,布局了不同鎳含量的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隨著對產線及產品工藝的不斷優化、對正極材料前端供應鏈的深化布局,預計今后正極的毛利水平將會改善。公司現有高鎳正極材料產能為3.3萬噸/年,目前滿產,后續主要根據客戶需求預期及規劃進行產能布局。
電池網注意到,今年上半年,貝特瑞項目開工、投資以及與企業戰略合作動態不斷:
4月8日,貝特瑞“年產4萬噸硅基負極材料項目”開工儀式成功舉行。該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奠定公司在高端負極材料市場的領先地位。
5月5日,貝特瑞與中偉股份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本著“平等協商、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合作發展”的原則,計劃在前驅體產品開發、前驅體產品供應、海外礦產資源開發及材料產能布局等領域,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戰略合作。
5月11日,貝特瑞全資子公司云南貝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在云南大理州祥云縣正式開工。該項目主要是為充分利用祥云縣的區位及資源優勢,進一步增強公司負極材料競爭優勢。
6月24日,貝特瑞全資子公司貝特瑞(香港)新材料有限公司與STELLAR INVESTMENT PTE. LTD.簽署《年產8萬噸新能源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合資協議》,雙方擬通過成立合資公司印尼貝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在印度尼西亞投資開發建設“年產8萬噸新能源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